本報訊(記者谷萍 通訊員高山)昨日,最新發佈的《2013年武漢市水土保持公報》顯示:較之7年前的2006年,我市水土流失面積幾乎“減半”——由1900餘平方公里減少到1000餘平方公里。與此同時,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。
  我市分別於1996年、2000年、2006年、2010年進行過4次遙感普查。2013年進行的一次專項普查結果顯示,我市現有水土流失面積1082.24平方公里,其中超過九成面積在新城區,主要集中在黃陂、新洲、江夏、蔡甸,其中黃陂區以298.08平方公里居“榜首”。
  市水務局水利水保處負責人表示,隨著我市綠化及山體修複等工作實施,面積減少意味著大自然生態修複狀況在好轉。
  公報顯示,去年“強烈”級別的水土流失面積為208.8平方公里,3年前則為130.51平方公里;“極強烈”級別則從3年前的1.92平方公里暴增至98.57平方公里,兩個級別的水土流失面積共增長1倍多。遙感衛片顯示,我市三環線附近、各個開發區、大型工業園及道路建設區域,都是水土流失較為集中地區。
  水土流失既導致泥沙淤塞、影響江河湖庫調蓄能力,又造成土壤地力下降、生態環境惡化。加強水土保持,防治水土流失,已是我市必須面對的重大緊迫課題。去年我市專項投入1000萬元,治理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為18.84平方公里。市水土保持監測站共對25個生產建設項目開展了監測。蔡甸區、黃陂區、新洲區3個水土保持監測點採集了一批試驗觀測數據。通過研究分析,黃陂北部低山區水土流失預測模型建立。
  鏈接>>>
  水土流失 是指在水流作用下,土壤被侵蝕、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。在自然狀態下,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,坡地還能保持完整;在人類活動影響下,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、流失過程加速,即發生水土流失。  (原標題:武漢水土流失面積7年減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z49lzzvb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